图片
治咳万能方,痒咳、燥咳、痰咳、新咳、久咳,一概能治!
陈修园认为治疗伤风咳嗽: “轻则六安煎, 重则金沸草散”。
图片
茯苓9克、陈皮6克、白芥子6克、桔梗10克、杏仁9克、前胡9克。
金沸草散的特异性在于金沸草(现代多用旋覆花)、白芍、甘草3味药的关键作用。
有病者咳嗽缠绵数月,遍用中西药物乏效,服此汤数帖而痊。余因叹其佳
图片
研究证实其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之痉挛。
江老曾秉笔直书道:有一见发热(或体温升高)便断为“风热”或“痰热”,而常用桑菊或银翘辈,或径用清热化痰药及抗生素;有因喉痒或痰少难咯便认作“风燥”或“阴伤”,而恣用润燥或养阴方药;有因久咳不止便认作虚咳,而屡进补益者。凡此皆因失于及时疏散、宣肃,而致咳嗽迁延缠绵,甚则转成劳嗽者,良可慨也。
余用此方治愈之咳嗽不知凡几,深知方中诸药均可损益,惟旋覆花、芍
图片
发热恶风、自汗:加桂枝、厚朴(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意);
久咳不止:加紫菀、百部、枇杷叶(止嗽散意);
体虚易感冒:加黄芪、白术、防风(玉屏风散意);
脾虚食少或便溏:加党参、白术(六君子汤意);
痰涎清稀,头眩,心下满:加桂枝、白术(苓桂术甘汤意);
若喉痒咳痰不爽,似燥咳而实非:可加桔梗;
风热咳嗽:去荆芥、前胡,合桑菊饮;
燥热咳嗽:去荆芥、前胡,合贝母瓜蒌散;
痰多而清稀:合二陈汤;
痰黄而夹热:加黄芩,或合泻白散,兼喘,合三拗汤:
痰壅气促,上盛下虚:去荆芥、前胡,合苏子降气汤;
咳嗽日久,无明显外证:合止嗽散;
脾胃虚弱:合五味异功散;
反复感冒者:合玉屏风散;
服之易呕逆者:可嘱其少量频服(在两顿饭之间服最佳);
若仍呕而惧服者:改服医坛怪杰陈士铎之舒肺汤(桂枝、苏叶、桔梗、甘草、茯苓、天花粉)合六安煎;
若愈后几天复咳者:可续服柴胡桂枝汤加苏梗、木蝴蝶、仙鹤草;
图片
通知四次。每次住院,均需输氧、输液,虽长期服药、打针,哮喘仍无法控制。且渐致腿痛脚跛。乃于1971年5月请江老诊治。证见:喘咳甚剧,面唇青紫,气急痰鸣,苔白略厚,指纹浮滞。
疏方:金沸草散加减。荆芥6克 前胡9克 金沸草9克 白芍10克 法夏9克 甘草6克 杏仁9克 苏子12克 白芥子9克 葶苈6克 大枣12克 茯苓10克
图片
10克 金沸草10克 白芍10克 法夏10克 甘草6克 桔梗10克 紫蔻10克 百部10克 陈皮10克 杏仁10克 枇杷叶10克。
半年后,患者因它病前来就诊,欣然告曰:前次药方,连服五剂,咳嗽遂愈,至今未作。
病案三:罗某,男,1岁半。1986年5月28日初诊。患儿咳嗽气急一周,经青霉素等治疗无效。其母心急如焚,经人介绍,疑信参半前来求治。刻
图片
减而获速效。有识之士,其或试之,幸勿以咳乃小恙,或方药平淡而忽诸。
温馨提示:中医讲究一人一方,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,切不可盲目使用。
方中药味具体分析
荆芥
【性味】辛,微温。
【归经】归肺、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解表散风,透疹。用于感冒,头痛,麻疹,风疹,疮疡初起。炒炭治便血,崩漏,产后血晕。
前胡
【性味】苦、辛,微寒。
【归经】归肺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散风清热,降气化痰。用于风热咳嗽痰多,痰热喘满,咯痰黄稠。
白芍
【性味】苦、酸,微寒。
【归经】归肝、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平肝止痛,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。用于头痛眩晕,胁痛,腹痛,四肢挛痛,血虚萎黄,月经不调,自汗,盗汗。
法半夏
【性味】辛、温。
【归经】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燥湿化痰。用于痰多咳喘,痰饮眩悸,风痰眩晕,痰厥头痛。
甘草
【性味】甘,平。
【归经】入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和中缓急,润肺,解毒,调和诸药。炙用,治脾胃虚弱,食少,腹痛便溏,劳倦发热,肺痿咳嗽,心悸,惊痫;生用,治咽喉肿痛,消化性溃疡,痈疽疮疡,解药毒及食物中毒。
桔梗
【性味】苦辛,平。
【归经】入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开宣肺气,祛痰排脓。治外感咳嗽,咽喉肿痛,肺痈吐脓,胸满胁痛,痢疾腹痛。
百部
【性味】甘、苦,微温。
【归经】归肺经。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润肺下气止咳,杀虫。用于新久咳嗽,肺痨咳嗽,百日咳;外用于头虱,体虱,蛲虫病,阴痒。蜜百部润肺止咳。用于阴虚劳嗽。
陈皮
【性味】苦、辛,温。
【归经】归肺、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用于胸脘胀满,食少吐泻,咳嗽痰多。
杏仁
【性味】苦,温,有毒。
【归经】入肺、大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痰止咳,平喘,润肠。治外感咳嗽,喘满,喉痹,肠燥便秘。
枇杷叶
【性味】苦,微寒。
【归经】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肺止咳,降逆止呕。用于肺热咳嗽,气逆喘急,胃热呕逆,烦热口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站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