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河南一所幼儿园开展“种田”式教学火上热搜。视频中,孩子们系着围裙,提着菜篮在地里采摘成熟的蔬菜,回到教室后择菜、洗菜、备菜,动作娴熟、老练,让不少网友笑议:技能这块已远远超越爸妈了!
类似靠“技能”出圈的幼儿园也不是第一次引发公众的热议了。安徽阜阳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们秒变大厨“炸蘑菇”,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的孩子们擀面、烙饼、蒸馒头,甚至有大班小朋友们给自己做了一顿毕业大席……小朋友们的出色表现让不少家长直呼:建议全国推广!
在当下靠“卷”英文单词、加减乘除、诗词歌赋出圈的教育环境下,这些教“种地烧火做饭”的幼儿园火了,这似乎有些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窝窝头
当今的孩子们,大部分都与食物源头的关系日益疏离——只知道食物来自超市,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土地来到餐桌的。这也是当下不少家长和园所开始重视自然教育的原因。现代的育儿理念似乎陷入了一种矛盾:我们为孩子规划着生活的同时,又担忧着他们的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。幼儿时期正是养成习惯、塑造品性的时期,自然教育的出圈恰好打破了这种过度保护,不回避问题,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直面问题,不过分强调成果,而是让孩子享受过程中的快乐。
陶行知说过,“生活即教育”。幼儿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,自然环境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素材,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。在守护植物生长的过程中,孩子们学会了耐心和等待;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,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、跳跃,增强体质;在与同伴一起探索自然的过程中,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。
要看到的是,并非所有园所都具备大面积栽种农作物的条件,自然教育也并非简单地等同于播种收获。指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种植照料普通的花草、在班级里开设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自然角、在饭后散步时引导孩子观察和讨论自然界中的事物,甚至枯萎的树叶、干枯的树枝都能够成为教具。当然,还有更多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教育方式,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与探索。
某幼儿园中班孩子在自主观察班级自然角并用绘画记录
当下,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,比如,如何避免让自然教育活动沦为打卡式形式化的作秀,如何平衡玩与学的关系,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和资源条件下,设计出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课程?这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,还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。
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。他们不应被局限在教室的方寸之间,不应被电子屏幕羁绊,让孩子在泥土中探索自然的奥秘,在季节变换中发现生命的魅力,从自然中学习、历练,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够开出最美的花朵。
配资网站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