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邓亚萍,那可是中国乒乓界的 "活传奇"。当年她往球台跟前一站,跟个小钢炮似的,反手一拧正手一扣,对手只能瞅着球捡不着北。从 1990 年拿下第一块奥运金牌起,整整八年,世界乒坛就没谁能压过她的风头,"邓亚萍时代" 这四个字,就是中国乒乓球最硬气的招牌。后来的王楠、张怡宁,提起她都得说句:"那是咱祖师爷,真厉害!"
可谁能想到,2008 年一张照片,愣是把这位 "女王" 拽进了风口浪尖。"给洋人下跪"" 败光 20 亿 ""跑海外生娃",各种唾沫星子跟冰雹似的砸过来,把她那点辉煌战绩差点砸得没影。这些事儿到底是真是假?拿过四届奥运金牌的邓亚萍,难道真像网上说的那么不堪?今天咱就用东北话,好好唠唠她这些年的憋屈事儿。
一、"跪洋人" 风波:剑桥毕业照被传成 "叛国",这锅背得比铁锅还沉
展开剩余88%最先炸锅的是那张 "跪姿照"。照片里邓亚萍穿身学士服,对着个白胡子老头弯着膝盖,就这姿势,被人添油加醋说成 "给洋人下跪",甚至有人瞎编说那老头是 "教皇",把事儿往歪了引。咱东北人最恨这个,看见这消息都急眼:"咋回事?当年为国争光的英雄,咋跪上洋人了?"
可实际上呢?这纯属瞎掰。那老头根本不是啥宗教人物,是剑桥大学的校领导,照片是毕业典礼上拍的。人家剑桥有个老规矩,学生毕业时要对着导师行个礼,膝盖稍微弯一下,意思是 "谢谢您教我",在场的学生都这么干,不光邓亚萍一个。她头上戴的红帽子、脖子上的围巾,都是剑桥的学士服标配,跟宗教半毛钱关系没有 —— 您见过哪个神职人员戴学士帽的?这不扯呢嘛!
邓亚萍当时脸上还带着笑,轻松着呢,压根没觉得有啥不妥。她为了读这个博士,在剑桥熬了多少夜?据说她的博士论文《全球竞争中的奥运品牌》,导师看了都竖大拇指,说有真东西。结果就因为一个礼仪动作,被人骂成 "叛国",这委屈搁谁身上受得了?
更可气的是,这事儿过了十年还被翻出来炒。有那自媒体为了流量,故意把照片截一半,配上 "惊天大瓜" 的标题,愣是把个毕业典礼说成 "耻辱现场"。邓亚萍后来在采访里提起这事儿,眼眶都红了:"我在剑桥苦读三年,就为了给中国运动员争口气,结果被说成这样,心里太难受了。" 咱东北人讲究 "眼见为实",没弄明白就瞎骂,这不是寒了老实人的心嘛!
二、"亏 20 亿" 的帽子:搜索引擎创业失败,咋就成了 "贪污犯"?
邓亚萍退役后没闲着,先是在清华、诺丁汉、剑桥读了个遍,硬生生把自己从 "体坛冠军" 变成 "博士",这股子狠劲,跟她打球时一个样。后来她进了商界,成了 "即刻搜索" 的 CEO,想趁着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机会,跟百度掰掰手腕。
可这事儿难啊!当时百度在搜索市场占了七成多份额,就跟东北冬天的冰面似的,结实得很。邓亚萍团队砸了不少钱,又是招技术人员,又是做推广,可市场份额始终没超过 1%,最后没办法,跟新华社的 "盘古搜索" 合并了,改名叫 "中国搜索",等于承认了失败。
这下可给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抓住了把柄。"邓亚萍亏了 20 亿!" 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,传遍了全网。更有人编瞎话,说这钱被她贪污了,还有人说她把钱转移到国外了。咱东北人最恨贪污犯,一听这话,骂得更凶了:"敢情拿国家的钱瞎折腾,良心不会痛吗?"
可事实是啥呢?邓亚萍后来自己出来说,哪有 20 亿?那是有人把整个项目的预算、人员工资、服务器费用全加起来,再瞎编个零头,硬生生凑出来的数。她还说:"我要是真贪了钱,现在还能站在这儿说话吗?清者自清。" 这话在理,真要是犯了法,哪能让她安安稳稳参加活动?
创业失败的原因多了去了。当时百度已经把市场吃透了,用户都习惯用它,新搜索引擎想抢地盘,难如登天。就像东北人吃惯了酸菜白肉锅,你突然端上个粤菜,哪怕做得再好,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。把这事儿全怪在邓亚萍头上,就跟说 "东北人冬天穿棉袄是因为笨" 一样,纯属胡扯。
她后来在节目里说,那段时间出门都得戴口罩,菜市场摊主看见她都指指点点:"这不是那个败家的吗?" 可她从没跟人吵过,就默默扛着。咱东北人说 "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",邓亚萍没爬起来,但她也没趴下,这就够爷们儿!
三、"海外生子" 被骂 "移民":儿子拿中国护照打乒乓,谣言不攻自破
邓亚萍的老公林志刚也是乒乓球运动员,俩人感情一直挺好。后来她在法国生了个儿子,叫林瀚铭,这事儿又被人拿出来说事儿:"肯定是想移民!不然为啥不在国内生?" 甚至有人跑到她微博底下骂:"拿着中国的荣誉,却把孩子生在国外,太恶心了!"
这话可太伤人了。邓亚萍二话不说,直接把自己和儿子的中国护照拍下来,发在了网上,配文就俩字:"中国籍。" 后来她又在采访里说:"我儿子生在法国,是因为当时我老公在那边打球,我正好陪他,生在哪儿不重要,重要的是心在哪儿。"
更打脸那些谣言的是,她儿子林瀚铭 9 岁就开始练乒乓球,跟他妈小时候一个样,拼得很。这几年在青少年比赛里拿了不少奖,19 岁的小伙子,身高比邓亚萍高一大截,打球风格虎虎生风,目标就是进国家队,为国争光。有回记者问他:"想不想代表其他国家比赛?" 小伙子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:"我是中国人,当然要代表中国打!" 这股子劲儿,跟他妈当年在赛场上喊 "加油" 时一模一样。
邓亚萍这些年也没闲着,又是参加央视春晚,又是搞公益活动,教留守儿童打乒乓球。前段时间还有人拍到她在社区活动中心,跟大爷大妈切磋球技,输了还乐呵呵地给大家发水果。你说她要是想移民,犯得着这么折腾吗?咱东北人讲究 "落叶归根",邓亚萍的根,从来就没离开过中国。
四、从 "乒乓女王" 到 "争议人物":她的倔强,比金牌还耀眼
邓亚萍这辈子,就没服过软。小时候因为个子矮,省队教练说她 "这辈子都打不出来",结果她每天比别人多练两小时,硬生生把自己练进了国家队;后来退役读大学,英语单词认不全,她就把单词写在球拍上,练球间隙就背,最后成了博士;创业失败被骂得狗血淋头,她也没躲起来,该干啥干啥,还去大学里开讲座,跟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历。
咱东北人常说 "人活一口气",邓亚萍这口气,憋了一辈子。她打球时,外国运动员见了她就发怵,说她 "像个小坦克";她读书时,外国同学说 "运动员搞学术就是瞎胡闹",结果她的论文成了范文;她创业时,有人说 "女人干不成大事",她偏要试试,哪怕最后失败了,也没啥可后悔的。
现在的邓亚萍,头发白了不少,但精神头还跟年轻时一样,走路带风,说话干脆。有人问她:"被骂了这么多年,后悔吗?" 她笑了:"后悔啥?我这辈子,该赢的赢了,该试的试了,别人爱说啥说啥。" 这种心态,比她拿的那些金牌还让人佩服。
她最近还在搞青少年乒乓球培训,手把手教小孩打球,跟当年教练教她时一个耐心。有个小孩跟她说:"邓老师,我也想拿奥运金牌!" 她摸着孩子的头说:"想拿就去拼,别管别人说啥,打好自己的球就行。" 这话,既是教孩子,也是说给她自己听的吧。
五、咱东北人咋看邓亚萍?论功过,得凭良心
咱东北人办事讲究 "一碗水端平",评价一个人,不能光听别人咋说,得自己琢磨。邓亚萍当年拿的那些金牌,是实打实为国争光的,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,全国人民都跟着激动,这功不能抹。
后来她创业失败,被人骂,可创业哪有只赚不赔的?再说了,她也没拿老百姓的钱,就算真亏了,也是正常的商业风险,没必要把人往死里踩。至于那些 "跪洋人"" 移民 " 的谣言,现在看来纯属瞎掰,咱要是还跟着骂,那就显得咱不明事理了。
就像咱小区里的老张头,年轻时候是劳动模范,后来做生意赔了钱,有人就说他 "以前的荣誉都是骗来的",这公道吗?不公道。人这辈子谁还没犯过错、没失败过?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真本事,有没有真心为国家、为大家做事。
邓亚萍身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,那种 "爱谁谁,我就做我自己" 的倔强,其实跟咱东北人的性格挺像。咱东北人就佩服这样的:赢得起,也输得起;被人骂得再狠,也不耷拉脑袋;不管到啥时候,都知道自己是哪根葱。
最后唠句实在嗑
邓亚萍这一辈子,就像打了一场漫长的乒乓球赛,有赢球的高光时刻,也有输球的憋屈瞬间。有人为她喝彩,有人给她喝倒彩,但她始终握着球拍,没离场。
现在网上还有人翻出她当年的比赛视频,看她跟外国选手对打,那眼神、那拼劲,照样能让人热血沸腾。有网友说:"不管她后来干了啥,就冲当年拿的那些金牌,就该敬她一杯!" 这话在理。
人无完人,谁这辈子还没点争议?但咱得记得人家的好,别光盯着人家的错。邓亚萍现在过得挺好,教孩子打球,参加公益活动,心态年轻得很。希望她以后能少点烦心事,多笑笑 —— 毕竟,她笑起来的时候,比任何金牌都耀眼。
咱东北人讲究 "既往不咎,往前看",邓亚萍的故事,也该翻篇了。她用一辈子证明了:咱中国人,不管在赛场还是生活里,都能活得有骨气、有血性,这就够了。
发布于:江西省配资网站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